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之一,黄疸主要是因为人身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导致了血清内的胆红素升高引起粘膜、皮肤等出现黄色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以及感染性黄疸五种。其中母乳性黄疸发生的几率比较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关于母乳性黄疸的基本知识,关于母乳性黄疸的含义,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怎样判定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含义

 

2


母乳性黄疸就是婴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左右身上皮肤呈现出黄色,持续时间比较长,在出现黄疸第二周到第四周期间,血清内的胆红素会超过256.6~342.0μmol/L达到最高峰值,但是不会危害婴儿健康的一种症状。母乳性黄疸分为在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的母乳性黄疸。
 

早发型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两到三天出现,又可以说成喂养性黄疸,主要是因为母乳不足,不能满足新生儿的需要加上喂养的次数过少,导致胎儿排便出现问题,排便迟缓肝肠循环增加,胆红素升高,出现,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最好是增加喂奶次数。
 

晚发型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是在新生儿出生的7-15天出现。主要是因为母亲母乳中的不饱和游离脂肪酸含量过高,压制了身体内的葡萄糖醛酸的转移以及活性高的葡萄糖醛酸分解了胆红素导致肝脏循环增加,黄疸出现后一般可持续数月,如果想要快速降低黄疸暂停母乳喂养一周,黄疸就可自行下降,以后喂养母乳也不会增加直到最后消失。
 

母乳性黄疸——判定方法

 

1


怎样知道患的是母乳性黄疸呢?母乳性黄疸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皮肤黄染,其他大小便,身体状况正常。持续喂养母乳,胆红素会一直升高直至达到最大值;如果停止喂养母乳,血清胆红素会有明显的下降,黄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快则半个月慢则三个月。还可以与生理性、溶血性、感染性黄疸进行区分鉴别确定是否患有母乳性黄疸。

以上就是母乳性黄疸的基本知识了。母乳性黄疸对患儿危害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必须了解黄疸的基本种类,仔细辨别,及早治疗。

 

您可能也喜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