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槽王”李宁宁

文章目录[隐藏]

小米设计总监李宁宁接受雷锋网采访的一个稿件。

很是说到了一些设计方面的无奈及认知。这在家具设计中,同样适用,思路一致。特别是关于结构设计方面。


如果小米在内部办一个“黑小米大赛”,与唯物交流过的几个小米员工表示,李宁宁的赢面很大,作为小米生态链设计总监,其吐槽范围几乎涵盖了小米的方方面面。

当然,吐槽不是目的,而是效率手段。

据李宁宁透露,除One More、智米为小米开发的产品,以及小蚁、Ninebot品牌旗下的产品以外,小米生态链设计团队承担了旗下小米/米家品牌70%的产品设计。

若中庸行事,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风口

2010年10月,接到师兄刘德的电话时,李宁宁已经从ACCD毕业两年,常驻上海。问要不要应邀加入小米?她有些犹豫。释疑人是一位做程序员的女性朋友,对方表示:

“互联网大潮掐不准,你赶上这一波就赶上了,没赶上就不知道下一波在哪;再次,你折腾几年潮退了,回来工业设计,这个行业还是一成不变,你并没有错失什么。”

李宁宁深以为然,“一咬牙”便成为了小米第79号员工,也因此见证了“设计”在这个公司的所有内涵。

2011年8月11日,雷军在北京发布第一款小米手机。关于工业设计,他一笔带过——没有设计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这句话显然不是雷军原创,但“旧词新解”无疑伤害了那些对设计持官本位立场的人。

“从小米的商业模式,包括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句话其实没有问题。”

比起Apple的设计师,李宁宁会更佩服结构工程师和制造厂商。因为她太清楚在一个大胆的设计下,后者的执行空间有多逼仄。

“要做这个设计,它就拿不到元器件,你懂我的意思吗?要做适合80%的人的设计,我就不能走的太‘膈’你明白吗?”

李宁宁措辞强烈。时至今日,她依然认为:“大家都是在市场、供应链、硬件、工程和设计之间找一个平衡,不存在纯粹靠设计驱动的企业。”同时她也信奉陆游那句“工夫在诗外”,对非议不做过多辩解。

当然,除了非议她“抄袭”以外。

小米“槽王”李宁宁

底线

“米家电饭煲抄袭MUJI”被热议的当天,李宁宁直接‘炸’了,因为这完全不在她的意料之中。“你要有眼睛就自己去看。”她晒出了4张实物对比图,成为了她在知乎上得票最多的答案。

而更令同事触动的是,除了差点找媒体去对质,李宁宁掷地有声的那句“说我做得丑可以,但不能说我抄。”将一个设计师的底线袒露无遗。

实际上,李宁宁并不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做观点之争。一方面,在她看来,审美各有主张,不必强求一致;另一方面,认知上的落差也会让讨论毫无质量可言。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评价设计是一件成本很低的事情。

李宁宁强调自己并不属于“艺术流”设计师,生活中收藏的设计作品也更多是偏理性偏几何。因此,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每一个判断都需要逻辑支撑。当然,她也会有举棋不定的时刻:

“就是有两个方案,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我有些麻木,不知道哪个更好。”

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刘德出来救场,给出的理由也不能太主观,因为这样会让她“有一点不安全感”。在受过多年的设计训练之后,李宁宁脑海中有一种深刻的意识,“大美是客观的,有一些共同的原理。”

不过,这也并不妨碍偶尔任性一把。

米家 LED 智能台灯是李宁宁参与设计的产品之一,那根外漏的红线让她收获了“设计师脑子被驴踢了”这样的评论。对此,她回应:

“设计师当然可以很稳妥地将电线设计成白色或浅灰色,但增加这一点骚红使这盏灯有了它的性格,我们觉得有点小开心。”

至于那些依然无法接受的,“出门左转不送,你找你自己喜欢的就完了。”

博弈

李宁宁总结过能激发自己设计欲的产品共性:

“就是我在生活中要用的产品,但是别人都做得很差,以至于我不能买它。”

当然,这种挑剔不仅来源于外观,品质显然更容易成为一款产品的短板。而如果内部正好有这么一个项目,此时的李宁宁会变得非常“不友善”:

“生态链公司给出的设计和试产样品bull shit,我会直说,逼他们去改。”

能说服她的理由只有两个——量产不可为,可靠性太差。不过显然,由于标准因人而异,这也是最容易产生冲突的地方。根据李宁宁的经验,大多数硬件工程师偏保守,会给自己留一点空间,而她的策略则是先‘杀’一把,类似于讨价还价:

“你先给我减4毫米”

“4毫米真的减不了,这样吧,我给你减个2毫米。”

“你知道你是可以试探出对方的底线的。”李宁宁笑道。不过随着米家产品品类的增多,涉及的技术细节会更繁杂,除了求助小米自己的工程师之外,李宁宁只能一遍遍问:为什么这么做?这电流是什么情况?它里头的材料是什么?工艺是什么样的...

“在项目过程中确实挺虐心,老是扯皮。”

而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会逐步建立默契。“甚至PM(产品经理)、QA(品控)都会越来越为ID(设计)背书,扫清一些障碍。”

但李宁宁知道:做硬件,很多坑是逃不掉的。她在形容这种体验时,提到了“怪”和“邪门”。

方法

据了解,米家产品的发布时间推迟是一种常态:

“都是因为一些小的,但又不可容忍的瑕疵,必须去解决。每次都有每次的问题,开模开出来跟开奖一样。”

门槛必然有,更好的模具设计能力,以及对材料的熟稔均能规避一些风险:

“比如壁厚不均容易产生应力痕或缩水,如果有条件,可以用喷涂去遮盖它;做黑色高光的东西,脱模时容易划伤,那就想是不是非得做黑色高光,或者拔模斜度能不能更大一些。”

已知的“坑”还有很多,可一旦真正面对这些问题,李宁宁可能依然会优先考虑设计:

“有时候我就是要做黑色高光,做亚光就是丑得不行,那咱就认了。”

“认”的代价便是反复试模,甚至报废。不过在李宁宁看来,这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任性,因为用户体验与生活经验有关,消费者虽然不懂工程原理,但他们能在瞬间感受到细节上的精致。

当然,从整体来看,米家的设计风格也有迹可循:

追求合理,产品成型基于最紧凑的硬件堆叠;

追求极简,做普世的设计;

追求融合,单品不突兀,可融入背景;

而以此为前提,李宁宁在设计米家产品时会更有耐心,不会让其中任何一款喧宾夺主。

尾声

接受采访前,李宁宁请示了刘德:“组织上要不要规范一下我的口气,不然就莫怪我无情无义了。”同时,熟悉她的人也提醒雷锋网:“问题别太尖锐,小心宁宁会‘炸’。”

但显然,假想的尴尬并没有发生。

李宁宁没有回避任何质疑,也没用一个问题去回答另一个的问题。她相信事实和逻辑,所以,当她表示“所有东西都经过了修整,背后有我们很强的理性思考”以及“我是一个工程师”时,她很笃定,也很真诚。

来自雷锋网

您可能也喜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小米“槽王”李宁宁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