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神白起到底有多强大?

 白起是战国时秦国名将,号称“人屠”战国四名将之一,古人苏代是这样评价白起的:“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你能想到杀神白起有多厉害了吗?

  白起十五岁从军,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渐渐地引起了秦国的权臣穰侯魏冉的注意。在与白起的几次交谈后,魏冉发现白起很有指挥才能,便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对他着意培养。白起十分感激魏冉的知遇之恩。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伊阙之战,此时的白起38岁,秦的军功爵制,使的白起从一个士兵做起,摸爬滚打,终于当上了将军,这一仗是穰侯魏冉举荐白起挂帅,也就是说,38岁时,白起从一个将军升迁统帅作战。

  伊阙之战,秦国对阵魏韩联军,秦国主帅白起对阵魏国主帅公孙喜、韩国主帅暴鸢。魏韩联军共24万,秦兵力不足魏韩一半。但是,白起是主帅,一个从士兵作起,摸爬滚打几十年经验丰富的主帅,他不是平常人。

  秦与魏韩联军对阵,白起发现,对面的魏韩联军,魏军在韩军侧后面。白起经验老道,立刻察觉到,韩魏联军内部可能并不团结,事实正是如此,魏国主帅公孙喜希望韩军打头阵,韩国主帅暴鸢也不愿当冤大头,不想一场仗打下来自己损失严重,不愿意打头阵。魏韩联军貌合神离,尤其是韩国不想先出击,魏国也想保存实力,白起针对这一情况迅速做出部署。

  战争开始,白起首先部署少量疑兵与韩军对阵,韩军本来就不想做冤大头打头阵,看到秦军摆出攻击阵型,不知虚实,误以为己方是秦军进攻主要方向,不敢轻举妄动,主力被白起疑兵所牵制。看到疑兵成功牵制韩军主力,白起迅速抽调精锐主力迂回到魏韩联军后方,趁魏军不备,突然向魏军后方和侧翼发起进攻。魏军认为韩军打头阵,要打也得等到韩军与秦军开战己方再进攻,结果后方和侧翼遭到突然冲出来的秦军攻击。毫无防备的魏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仓促应战,战阵没有统一调度,方阵大乱,被气势汹汹的秦军攻破阵型,魏军或各自应战,或逃跑避战,迅速惨败。

  此时的韩军正面正与误以为是秦军主力的疑兵对峙,突然得知侧后方魏军被击溃,也是方阵大乱,侧翼和后方完全暴露在秦军精锐主力之下,未等韩军反应过来,秦军猛攻韩军,与正面的疑兵夹攻韩军,韩军也是迅速溃败。

  魏韩联军被击溃后,秦军乘胜追击,一举歼灭魏韩联军,斩首24万。经此一战,白起以少胜多,闻名天下,升迁至国尉,魏韩两国国力大损,主力被秦军歼灭,被迫割地求和,同时,秦国东出门户彻底被打开。

  伊阙之战后,秦昭襄王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秦昭襄王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

  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元气大伤,秦国东出门户打开,但南方的楚国是秦国的最大威胁,它可以北上进攻秦国东出之路。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1年),秦国开始着手对付楚国,命主帅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80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而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

  白起分析了两军形势后,决定采取直捣楚国统治中心地区的战略方针。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9年),白起率军数万沿汉江东下,攻取沿岸重镇,掠取汉水流域丰饶的粮草补给军需,出敌不意突入楚境。

  白起命令秦国的军队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自断归路,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信心吗,而楚军因在本土作战而有后顾之忧,斗志明显不如秦军。

  秦楚两军开战之时,白起以部分兵力正面进攻,剩余兵力分兵两路迂回至楚军两翼发起猛攻!大迂回战略取得巨大成效,楚军正面,两翼受到秦军夹攻,秦军士气正盛,楚军士气低落,又闻两翼也有秦军杀来,顿时方阵大乱,迅速溃败。秦军穷追猛打斩首数万余。

  秦军在白起带领下长驱直入,迅速攻打并占领了楚国在汉水流域的要地邓,一直到达楚国的别都鄢。鄢城距离楚国都城郢很近,是拱卫郢都的军事重镇,楚人早已集结重兵在鄢城,企图阻止秦军南下进攻郢。秦军在鄢城遭到进入楚境以来最顽强的抵抗,屡攻不克,于是利用夷水从楚西山长谷出而流向东南的有利条件,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水入城为深渊,鄢城的东北角经河水浸泡溃破,水淹鄢城。

  秦军于是占领了鄢城。攻克邓、鄢城后,白起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同时将秦国的罪人刑徒迁徙到所得邓、鄢两地,以此为进一步攻楚的基地。又率军攻打并占领西陵,扼住长江,截断郢与西面巫郡的联系。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8年),白起为了扩大战果,再次出兵攻打楚国,势如破竹,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

  白起打的这一场战争被称作鄢郢之战,鄢郢之战,白起将兵数万,重创楚国,此战后,楚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与秦国正面争雄的实力,国力日渐衰弱,沦为二等诸侯国。

  鄢郢之战后,秦国的主要矛头对准魏国。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前275年),秦伐魏,攻至魏都大梁,韩国救援,被秦打退,魏不得不与秦国割地求和。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3年),赵国与魏国联合进攻韩国,包围韩国重要城邑华阳。韩国求救于秦,秦昭襄王令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阳率军救韩。

  联军与韩军胶着于华阳,而华阳距秦地较远,魏、赵估计援韩秦军短期内不会赶到而疏于防范。白起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针。大军由咸阳出发,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军进行远途奔袭,仅8天就到达华阳城下。立即向魏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魏军13万人,生擒3名魏将,魏国宰相芒卯败逃;接着,又进攻赵将贾偃,经激战,大败赵军,溺毙赵卒2万人,遂乘胜直逼魏都大梁。魏军主力多被歼灭,无力再战,割让南阳向秦求和。

  华阳之战再次彰显白起出色的指挥能力和出其不意的战略规划,华阳之战被称为“古典闪击战”,白起指挥战争的能力如艺术一般行云流水。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60年),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之后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赵军失利,被秦军攻破赵军阵地,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均被秦军攻占,秦军还俘虏了四名赵国的尉官。

  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坚守在营垒里不出去应战。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但是,赵孝成王认为廉颇坚壁不出是胆怯的表现,几次派人责备廉颇。秦军主将王龁长期求战不得,秦国决定改变策略实行反间计,遗憾的是赵国成功中计,以赵扩为主将换掉廉颇。

  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便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令军中严守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在赵括出兵进攻秦国军队的时候,白起命令秦军佯装战败溃退,赵括不问虚实,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无法攻破坚固的秦军营垒。

  白起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发动多次攻击,赵军数战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以待救援。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二十万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秦军也伤亡大半,国内空虚。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此山东六国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与秦国抗衡,秦国独霸天下。

  白起能征善战,战法灵活,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您可能也喜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杀神白起到底有多强大?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