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凳

蝴蝶凳

Butterfly Stool 蝴蝶凳(1956年)

Butterfly Stool 蝴蝶凳于 1956 年由日本设计大师柳宗理(Sori Yanagi)所设计。这件作品是柳宗理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它既是现代工业化的日本产品设计的象征,又是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一个代表作品。设计师将功能主义和传统手工艺两方面的影响融于这只模压成型的胶合板蝴蝶凳之中,实在是与众不同,没有采用任何西方的样式,对木纹的强调也反映了日本传统对自然材料的偏爱。这种设计一方面让人想到日本神道教的鸟居,另一方面又想到蝴蝶的双翼,并由此得名。1957年蝴蝶凳在米兰设计三年大赛上获得著名的“金罗盘”奖(compaso d’Oro),是日本工业产品设计最早在国际设计界崭露头角。

柳宗理

柳宗理(Sori Yanagi)1915-2011年

191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被称为日本工业设计第一人。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的柳宗理,走遍了日本各地,深入日本的民间生活,在民众工艺中发现了人类生活的根本和真正人性化的源泉。这反而正是工业化时代所最应该学习的,他深深感受到传统和创造其实是在同一点上。之后,他设计出无数包括家具在内的工业产品,成为日本现代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

柳宗理

柳宗理(Sori Yanagi)

柳宗理的父亲柳宗悦是日本的美学家、民艺理论家。“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工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在充满虚伪、流于病态、缺乏情爱的今天,难道不应该感激这些能够抚慰人类心灵的艺术美吗?谁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发自自然之时,当美与民众交融之时,并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才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总之,为了发扬前人创作之美,并给后人指点一条捷径,我们决定创设’日本民艺美术馆’。”—柳宗悦

柳宗悦提出了民艺的五大原则(实用,材料,技术,量产,物美价廉),而这五项原则深深地影响了柳宗理。柳宗理的理念中也能看到日本传统民艺的影子,柳宗理及其坚持“以手设计”的方法。他常常不画设计图,直接开始制作实物大小的石膏模型,用手拿捏、抚摸、思考、修正,“用手去感受,手上便会有答案”-柳宗理。也因此,柳宗理的器物之美,不仅只是形式与视觉上的表象之美,而是不着痕迹地融入生活,经过岁月,一点点摩挲出绵长的情味。

初见柳宗理的家用器物作品,人们感受到的是平淡朴素,而握在手中真正使用后会发现,这种简单并非几何形态的刻板单调,每一处弧度、转折、细节都流露出对“实用性”的考量,因而散发着无穷的韵味。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蝴蝶凳。

蝴蝶凳

蝴蝶凳由两片相同的模压胶合板制成,一个金属撑将其连接在一起,二者的放置如同实物与镜中物体的关系。这种凳子的特色在于一个技巧的构造,两个完全一样的构件通过螺丝和铁条左右对称的连在一起,充分利用胶合板材料的特点,两片胶合板接合的部分早受力情况下,不仅不会破坏胶合板层与层之间的胶结力,而且会使其得到加强,这种造型既沉稳优雅,又保证了凳子的强度,相当巧妙。

蝴蝶凳
蝴蝶凳

为了表现蝴蝶翅膀对称的美丽图像,从木材的挑选到製程都层层严格把关,让花纹接合得天衣无缝,呈现出完美的对称花样,称之为「对花」;而椅凳下方则仅以螺丝和铜棒固定,保留翅膀最纯粹的曲线,连日本天皇乘坐后也赞不绝口,堪称为功能主义与家具艺术的完美呈现。

蝴蝶凳

蝴蝶凳采用的压模夹板技术(Plywood),精密计算出最薄但够坚固的七层层板,利用高压将木板压合紧实,且相邻的两片木板木纹呈现垂直方向,这样压合的木板可避免边缘的龟裂破损、提高热涨冷缩的稳定性,也大大增强了木料的强度与负重能力,因此这么小的一张椅凳,日本相扑选手坐上去依然稳固。

蝴蝶凳

七层压模的夹板加上垂直纹路,虽然增加了木板的强韧度,但却非常难于弯曲。为了能够完美表现蝴蝶翅膀的弧线,必须加热让木头内的水分得以蒸发完全,使其更轻巧定型,在精淮地控制散热程度,以木头的延展性弯曲出最美丽的弧线,由其可见令人瞠目结舌的技术表现。

蝴蝶凳

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北欧人,非常致力于林木的保护与再利用;而日本则是因为地狭人稠,自然资源相当稀少更显得珍贵,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因素,却让他们都同样爱护且珍惜自然资源。蝴蝶凳带著这份坚持,因此选择使用的压模夹板技术製成,比起原木家具省下更多木料,甚至连刨下来的木片也可再加工利用。

蝴蝶凳

蝴蝶凳的特别之处在于用现代技术、现代材料作为手段,创造出具有独特日本风格的现代产品。

蝴蝶凳

您可能也喜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蝴蝶凳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