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概念模糊或是智能家居“弱智”原罪

想说爱智能家居,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恐怕是很多人真实的心声,甚至还是很多智能家居企业的意思。原因倒不是价格虚高,也无关标准混乱,而是由于一方面智能家居宣扬为大众用户营造更为和谐、舒适的家居生活环境,的确值得爱,另一方面它却又时常会传递出“弱智”的信息,让人望而却步,有心动难行动。
时光荏苒数十年,世界在变,你我在变,智能家居也在变。毫无疑问,智能家居整体上是越变越好,物联传感、nest、SmartThings等企业都表现出强大的实力,但问题暴露、吐槽增多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市场混乱、价格太高、安全性不好、不能兼容、用户体验差等一个都不能少,不过最严重的莫过于对智能家居本身“智商”的怀疑,不是“弱智”,就是“不智”,而且还感觉有点儿没法治。
智能家居为什么“弱智”?简单地说,造成智能家居“弱智”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是客观原因;二是主观原因。
从客观上看,“弱智”就是设备自己的事儿,是智能家居本身的问题,是它“天生不智遭遗弃”。按照智能家居的基本要求,设备之间能够互联、互通、互控,很多产品就不过关,它们大多打着“智能”如此“高大上”的名号,却做着以次充好、以劣当优的事,说智能道智能,它们却不够智能。别的且不说,就是我们平时使用,有一搭没一搭地老出现“掉键子”的情况,咱还好意思叫它智能家居,最后搞不好办起事来效率还不如普通设备来的及时。
客观原因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分析的都比较透,什么操作更难呀,功能太简单呀,只会控制呀等都被能叫“弱智”。但智能家居“弱智”并不都是智能家居的事儿,还跟我们的主观认识有关。这倒不是说,智能家居的“弱智”不“弱智”是由我们认识来判定的,而是我们对智能认识本来就模糊,太多吐槽的人不清楚究意何为真正的智能。
“弱智”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不是通过智能家居的缺陷来判定,相反是根据与一般智能家居优点的比较得出,低于一般智能水平或智能平均水平之下的智能家居才叫“弱智”。这种思路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智能又来如何判定,怎么才算是真正的智能呢?
在数学有一个名词叫“集合”,它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征:一是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二是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三是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之分。按照集合的观点,智能家居的“智能”并没有确定性,换句话说,“智能”是构不成集合的,因为没有准确清晰的标准。
按照心理学角度的观点,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将感觉、去记、回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但是这种同样并没有定义智能的程度,我们无法量化智能,用在智能家居也不太合适。如果智能家居的“智能”都没有准确的判定标准时,如何来断定智能家居“弱智”呢?这时候“感觉”就派上用场了。
具体的智能是什么概念不太清,但可以发挥想象力,可以凭感觉、靠直觉,可以从主观认识上进行评判。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纠错功能,但也可能“错杀一千”。如果智能家居现时发展不比我们认识的速度要快,那么它很容易被判定为“弱智”。印象中的智能家居应该能自主学习、能做很多不需要我们发令的事,而如果现阶段没有实现,那么不好意思,得贴上“弱智”的标签。如果一旦做出新花样,不管它是不是智能,只要能比我的意识超前,也会认定会“够智能”,比如一些别致的控制方式等。
有人为了更容易加以区分智能概念,对智能家居进行了阶段性的化分。例如,将早期的智能家居划为家庭自动化;将第二个阶段统一归为控制,手机控制、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等;第三阶段侧重学习、分析、判断等自主功能。这种分法不可谓不好,但是事实上这种分法同样在时空关系存在交叉,最终还是不能将智能确定,从而使不少智能家居“被弱智”。
智能家居在定义上提到了一些科学技术,但在目标上写的是“营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家居生活环境”。在一些智能家居没有妨碍生活时,在不太确定智能家居的“智能”概念时,最好也不要轻易给它贴“弱智”的标签。当然,“智能”也不是一个可以随便用的词。

您可能也喜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智能概念模糊或是智能家居“弱智”原罪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